使用微信扫码订票
携程预定入口     美团预订入口
×
0871—68279327
新闻动态
游云南从云南民族村开始
【艺人】喜迎国庆,体验非遗传承文化
发布时间:2020-10-30

璀璨非遗  薪火相传


非遗文化








图片






欢乐阔时


绚丽民族风  多彩民族情












10月1日至8日

欢歌迎国庆 相逢阔时节

云南民族村2020年傈僳族阔时节

欢乐开启


 本次节庆活动由云南民族村、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共同隆重举办,特别邀请了省、州级民间艺术高手,涵盖了傈僳族民间技艺省级、州级文化传承人;上刀山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;阿尺木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;牧歌省级非遗传承人等十多位著名艺人,在国庆节期间为广大游客带来精彩展演,与景区的云南25个少数民族共同欢度“阔时节”!

图片




国家级非遗传承人

图片

李学华,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鲁掌镇鲁掌村委会三岔河村人,傈僳族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他是一位生活的歌者,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,大峡谷的古今民间文化艺术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。

不论是表达男女真挚情感的传统“优叶”,吟唱古歌和叙事长诗的“木刮”,还是即兴演唱的“摆时”,他均能随心演唱,同时,能把独特的演唱技巧运用得十分熟练。他的歌声优美圆润,极富激情和感染力。同时,他还能表演惊险刺激的“上刀山下火海”绝技。

1998年他在“云南省第六届民运会”中表演《上刀山、下火海》获二等奖;1999年参加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(中华民族园)怒江分馆开馆仪式并表演;2006年参与了中央电视台“乡约”栏目制作的《乡约刀火》节目拍摄。40多年来,李学华先后培养了李新明、李新华、胡学中等一批技艺高超的民歌演唱能手,他带领着学员持续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,是当地傈僳族群众公认的歌神,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声望。


图片



傈僳族省级非遗传承人

图片

 何贵志从小开始学习傈僳族民歌、舞蹈及器乐演奏,17岁时拜傈僳族民间艺人木桂枝为师,学习歌舞及“其奔”演奏。已熟练掌握传统傈僳族民歌演唱技巧,能在不同场合演唱不同曲目,且大多为即兴而作。其还能演奏其奔、口弦、笛哩吐等传统乐器以及二胡、扬琴、巴乌、葫芦丝等乐器。


图片




省级非遗传承人

图片

蔡学珍,丽江市华坪县通达乡丁王村人。从小受到民间歌舞的熏陶,培养了她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。于放牧中伴白云习舞,融青山为唱,承民族之传统,得泥土之芳香,歌舞均以朴素自然之美闻于本乡。

一曲《赶猪调》使她名声远扬,1980年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,随后五次参加云南省举办的各类演出活动,得到云南省文化厅、云南电视台、云南省民政厅等部门的奖励。1987年她组织了一支傈僳族业余演出队,《纺麻纱》、《欢乐的傈舞》等舞蹈,多次在市县演出中获奖。并培养了丁露等40余名能上台表演的傈僳族业余演员。2002年荣获“中国民间音乐师”称号。


图片



傈僳族国家级非遗项目

 在绚丽多姿的傈僳族歌舞中,要数阿尺木刮最有代表性,意为“山羊的歌舞”或“学山羊叫的歌调”,发源于维西县澜沧江流域,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。

传统的阿尺木刮表演时,男挽髻戴簪,编麦草为缨络缀于发间,出入常佩利刃。妇挽发束箍,盘领衣,系裙裤。舞蹈中,傈僳族同胞们不用乐器,自始至终踏歌起舞,乐歌以领唱和伴唱合成,每一乐曲开头,都有一个无唱词内容的起音,其音颤抖悠扬,宛如旷野里山羊的悠悠长鸣。


图片



傈僳族阿尺木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
图片

李碧清从小受阿尺木刮歌舞的熏陶, 跟着长辈唱跳 “阿尺木刮”。1987年向老艺人黑格学习“阿尺木刮”的唱词及舞段、跳法。经过3年学习,基本学会了 “阿尺木刮”的所有唱腔、唱词和舞段。1989年起,他担任村中“阿尺木刮”舞的领舞,以他独有的天赋,粗犷、 豪放、质朴的舞姿和动作赢得了群众的青睐,一时名声大作,被当地傈僳族群众誉为“阿尺呙斗”(意为:领头羊)。


图片



图片
图片
节期,还有泸水傈僳族文化传承人、花傈僳(蔡学珍、蔡从珍)等多位优秀民间艺人为大家带来精彩的非遗歌舞乐展演。
图片
图片



想要近距离欣赏非遗传承人们的表演

想静静聆听来自傈僳族的天籁之吗?

这些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艺人

在平日里难得一见

“阔时节”机会难得,千万不要错过哟~

图片



这个国庆,来云南民族村吧

欢歌迎国庆,相逢阔时节

期待朋友们的到来!



— END —


(本文文字或图片若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)


返回列表
分享到: